对付高校"低头族":大学限时关闭部分无线网络
发布日期:2014/4/23 10:03:00 作者:
浏览量
次
如何应对“上课上网”?
除了断网,武昌理工学院、扬州大学、山东农大等高校采取了强制措施,只要一进教室,老师要求学生把手机等上网设备集中存放。
不久前,上海海事大学校内论坛上,一位青年教师的发帖引人关注:上课教室能否电子屏蔽,关闭无线网络?回帖中一片赞同之声。昨天,学校有关部门表示,本学期将定时关闭校内教学区域免费提供的无线网络信号,时段为8时-18时。值得关注的是,复旦大学部分校区也已在上课时间段“断WiFi”。
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,学生在课堂上埋头使用移动上网设备,正成为目前高校最普遍也最令教师们头疼的新问题。校方以“断网”应对,是否“如临大敌”?
复旦护理学院“断网”已一年
“关闭无线网络,并不是因为那个帖子”,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处长张秋荣说。事实上,在上学期末举办的教学质量检查座谈会上,学生“网上开小差”影响听课效果,成为教师们热议的话题。学校为严肃学风,在充分调查研究后做出了决定。教学区域内分时段提供网络信号——上课“断网”,但晚饭后学生来教室自修,或者周六周日全天,依然可使用无线网络信号。无独有偶,位于枫林路上的复旦大学护理学院,此前向校信息办提出申请,在上午8时至晚上18时之间关闭无线网络信号,希望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。目前,这一举措已施行一年。此外,在考试阶段,复旦也有关闭某一楼面校园无线网络信号的先例。
提高课堂效率“堵不如疏”
“就算关闭了无线网络,学生想上网总有办法,提高上课效率的根本不在断不断网,而是教师的上课水平。”上海海事大学官方微博上,有网友这样评论。全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、复旦大学教授宓咏坦言,首先应认定,校园无线网络只是一种工具,并无善恶之分。可能确实有学生在上课时上网休闲娱乐开小差,但如今也有不少课程直接在网络上进行课堂实时讨论,甚至网上课堂小考,网络新技术拓展了教学平台。他记得,有位中科院院士来复旦开讲座,讲到一些科学史问题,到了提问环节,就有学生亮出手里iPad上刚刚查到的不同版本“史实”,与老院士深入探讨,互动氛围很好。
“教学领域,面对新技术,我们不应盲目拒绝,那反而可能形成‘对立面’。”宓咏认为,堵不如疏,既然学生喜欢上网,不妨多考虑怎样将新事物的优点融入教学。他说,“要知道,大学里传授的知识,现在上网都能查到、学到,那更要求老师们提升自我,传递更多网上查不到、学不到的东西,比如思维方式、学术素养等等,才能让更多年轻人从网络中抬起头来。”
应对新问题应有更多探索
也有不少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并不认同宓咏的观点。本市一所高校的教务处负责人说,年轻教师提升上课水平固然重要,但从客观上说,教学区“断网”不失为有效方法。他直言,一方面,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习惯;另一方面,高校中高数等必修课,本身学起来就是辛苦的,听起来就是枯燥的,这些都不是“老师因素”可以完全改变的。一遇到问题,就完全归结于教师“课上得不好、不吸引人”,未免武断。在他看来,断了免费提供的无线网络,学生上课时上网只能自费,在一定程度上对其“开小差”设置了阻碍,也是学校对学生负责任的一种态度。
对于这一“争议”,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研究所所长晏开利则认为,无线网络开还是关,是学校根据各自实际做出的选择。在重视高校教学质量的今天,应对新问题,应有更多探索。